成语成语查询

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什么不什么的成语(共找到4005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无一不知 无一不知wúyībùzhī没有一样不知道;样样明细。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2.不可多得 得:得到,获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3.无所不用其极 极:顶点,尽头。原指做任何事没有不用尽心力的。现多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手段都使得出来。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4.不期修古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5.滔滔不断 见\'滔滔不竭\'。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将作了个破题儿,又早被姑娘接过话来,滔滔不断的一套,把他四位凑起来二百多周儿、商量了将及一年的一个透鲜的招儿,说了个隔肠如见!”
6.上气不接下气 上气不接下气shàngqìbùjiēxiàqì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她上气不接下气地往山村跑去。——李娴娟等《血染的爱》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7.矢志不屈 指立志决不屈服。 清·顾彩《髯樵传》:“义哉髯也,见义必为,矢志不屈,求之士人中,亦几几难之。”
8.不可方物 不能识别,无法分辨,也指无可比拟。
9.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0.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是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来的意思,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11.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亦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2.肤泛不切 指不符合实际。
13.卧床不起 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篡魏,知其必将伐吴,忧虑成疾,卧床不起。”
14.不治之症 1.医治不好的病症。2.比喻无法纠正的缺失。 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15.纠缠不清 纠结缠绕,牵扯不清。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25回:“秋痕叹道:‘你如今一请就来,往后又是纠缠不清。”
16.久久不忘 久久:好久,很久。形容印象深刻。 陶铸《松树的风格》:“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
17.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没有见识,不知礼敬或认不出地位高、本领大的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18.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既:已经,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对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
19.万有不齐 世上一切事物并不整齐划一而是各有各的特殊情况。
20.男女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旧指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递接物件。是一种封建的礼教。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21.不辟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汉书 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22.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贵庄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23.毫不关心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
24.无往不复 谓未有往而不返的。谓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 《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孔颖达疏:“初始往者必将有反复也。”
25.谋逆不轨 计划做叛逆不轨的活动。亦作图为不轨。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窃据太原,称孤道寡,偷生一隅,亦已足矣,奈何谋逆不轨。”
26.不忙不暴 态度纵容,不忙乱,不急躁。 《董西厢》卷二:“不紧不慌,不惊不怕,不忙不暴。”
27.力不同科 人的力量有强弱,不能等同。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28.要言不烦 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烦琐。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可谓要言不烦也。”
29.刑措不用 措:设置,设施。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30.不媿下学 犹言不耻下问。 《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4005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