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半什么半什么的成语

半什么半什么的成语(共找到23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半死半生 1.未全死。2.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2.半上半下 指两可之间。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3.半半拉拉 未完成或不完全。 朱自清《论说话的多少》:“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说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或者打盹儿,或者东看看西看看,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
4.半真半假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5.半瞋半喜 瞋:通“嗔”,生气。形容欢喜中又带责备。 《动摇》:“方太太的回答是半瞋半喜的一笑。”
6.半吐半露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7.半工半读 在学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利用课余兼差工作,以赚取学费、生活费。 萧乾《落日》:“好容易有这么个半工半读的地方,你怎么一来就没长性——”
8.半间半界 1.不彻底,不深透。不明确。犹言不上不下。 参见“半间不界”。
9.半文半白 1.亦作\"半文不白\"。2.文言和白话夹杂。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
10.半明半暗 1.形容光线不太明亮。2.黄汐源演唱歌曲。 余华《活着》:“灯光在他脸上一闪一闪,那张脸半明半暗,他弓着背咳嗽连连。”
11.半疑半信 同\'半信半疑\'。 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12.半新半旧 指不新不旧。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次日,宝玉贾兰换了半新半旧的衣服,欣然过来见了王夫人。”
13.半死半活 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14.半吞半吐 说一半留一半。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直截了当,含糊其辞。也作“半吐半吞”。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15.半心半意 不充分地或不完全地;不十分热心地,没兴致地。 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16.半饥半饱 用于饮食,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半饥半饱,未能趁心像意。”
17.半半路路 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
18.半生半熟 比喻事物还未达到满意或熟悉的地步。 元 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19.半梦半醒 指睡眠尚未清醒。【示例】说来说去,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做了些甚么呢?◎倪匡《卖命·半梦半醒》 《卖命·半梦半醒》:“说来说去,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做了些甚么呢?”
20.半丝半缕 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清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1.半青半黄 庄稼还没成熟时呈现出青色和黄色混杂的颜色。比喻事物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 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22.半信半疑 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23.半推半就 推:推辞。就:靠近。一边推辞,一边接受。形容心里愿意而表面假意推辞的样子。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