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什么天什么地的成语

什么天什么地的成语(共找到178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黑天墨地 见“黑天摸地”。 《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
2.遮天迷地 同\'遮天盖地\'。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六回:“风起处遮天迷地,火来时烟飞焰裹。”
3.不啻天地 意思是无异于天地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4.漫天漫地  形容上下到处都是。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大劫运》:“南宋末造,蒙古兵势,漫天漫地盖来。又加以谋勇,如何御得他。”
5.指天说地 形容言谈广泛,无所不及。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
6.番天覆地 将天地翻到倾覆,指事情闹得很大,难以控制。 明·无名氏《精忠记·胜敌》:“快送二圣皇帝出来,万事全休,不然交你番天覆地,社稷荡为丘墟,生灵涂作魑魅。”
7.推天抢地 形容乱推乱搡。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大嫂你靠这壁,休推天抢地。”
8.号天拍地 意思是形容放声大哭。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咽了这一口怨气,扯住了丈夫,哭了又哭,号天拍地的不肯放手。”
9.吁天呼地 呼天唤地。形容极度悲切。 南朝陈徐陵《檄周文》:“翊从潇湘,空竭关陇,荆梁左右,汉沔东西。吁天呼地,望伫哀救。”
10.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11.谢天谢地 迷信的说法,古人认为事情办得是否顺利都由天地神灵在起作用,因此在办事顺利时,就要感谢天地。现在用于人们在办事顺利后,表示满意、感激或庆幸的话语。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12.拖天扫地 形容衣服过长。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一脚踹着,不险些儿绊倒了。”
13.柱天踏地 犹言顶天立地。。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若尽得这道理,方成个人,方可以柱天踏地,方不负此生。”
14.叁天两地 是原为易卦立数之义,古代指天取奇数,地取偶数,三是奇数的开端;引申为人的德行可以与天地相比,或人配合天地以成三才。
15.乌天黑地 形容一片黑暗。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惊觉他,他又要遁了去。”
16.谈天说地 指漫无边际地闲谈。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谈天说地,讲古论今。”
17.胡天胡地 形容任意胡为,不知检点。 阿英《西门买书记》:“也有一两家兼售古书了,但他们不识货,开价往往是胡天胡地。”
18.呼天号地 亦作\'呼天叫地\'。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 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19.通天彻地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20.轰天烈地 轰动天地。形容声响猛烈或声名巨大。 清·讴歌变俗人《经国美谈·奉使宴宾》:“好似千斤炮药,等着导火线,就要发作,是轰天烈地了。”
21.掀天扑地 比喻声势浩大。亦形容本领高强 宋·陈亮《与章德茂侍郎》:“老秦掀天扑地,只享十六年之安。”
22.翻天蹙地 形容迅猛势盛。 唐·独孤及《招北客文》:“五月之间,白帝之下,洪涛塞峡,不见滟滪,翻天蹙地,霆吼雷怒。”
23.欺天诳地 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24.骂天扯地 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同“骂天咒地”。 梁斌《播火记》:“李德才跟着老山头走回西锁井,一进冯家大院,听得冯大奶奶在内宅骂天扯地,正在吵闹。”
25.戴天履地 履:踏。头顶着天,脚踏着地。指人活在天地之间。多含有感受天地的无私而不敢逾越本分之意。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26.经天纬地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27.顶天立地 头顶苍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伟大,气概豪迈。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28.焮天铄地 形容火势炽盛。 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火燎将至,焮天铄地。”
29.怨天怨地 怨天怨地yuàntiān-yuàndì抱怨天,埋怨地,对不满意的事归咎于各种客观情况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
30.嚎天喊地 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178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