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什么然什么的成语

什么然什么的成语(共找到405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卓然不群 特立突出,超越众人。 《后汉书 刘虞传论》:“其能历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
2.勒铭燕然 谓建立武功。语本《后汉书•窦宪传》:“﹝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于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
3.赫然而出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4.昂然挺立 高高地直立,抬头挺胸地直立。
5.荡然一空 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宋史·杨偕传》:“且州之四面,属羌遭贼驱胁,荡然一空,止存孤垒,犹四肢尽废,首面心腹独存也。”
6.涣然冰消 象冰冻遇热似的一下子消融。多比喻疑团、困难等很快消除。同“涣如冰释”。
7.计然之策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
8.昭然著闻 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传》:“符瑞之应,昭然著闻。”
9.灿然一新 灿然:耀眼的光彩。鲜明耀眼的光彩,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宣和书谱·行书六》:“正夫以精忠相与图回至治,其所以持盈守成,而熙丰之盛德美意,灿然一新,正夫其有力焉。”
10.喟然叹息 喟然长叹kuìrán-chángtàn深深地叹气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11.欣然而至 愉快地来到。
12.迥然不群 卓然超绝,与众不同。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九·与小宅生顺书三十六首(其一)》:“佳作路头醇正,气势冲沛,辞意雅驯,与往日所见贵国之文迥然不群。”
13.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14.生机盎然 意思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春天来了,满山青绿,遍地黄花,它们都生机盎然,而我为什么要死?”
15.毛骨悚然 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景象时的恐惧感觉。[近]不寒而栗。[反]面无惧色。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16.兴味索然 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没兴致的样子。形容一点兴趣也没有。也作“兴致索然”。 清 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17.理所当然 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该这样。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18.豁然顿悟 同\'豁然大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豁然顿悟,曰:‘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19.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20.斐然向风 形容人们景仰对方的德政或良好的风尚。 汉·贾谊《过秦论下》:“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
21.豁然确斯 明白透彻。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22.满坐寂然 坐:同“座”,座位。全场静悄悄的。 清·张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3.澹然朱紫 心境澹泊,不刻意追求高官厚禄。
24.岿然不动 岿然:高大屹立的样子。像高山一样屹立不动。形容高大、坚强或坚固、不可动摇。也作“嵬然不动”。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25.理固当然 理:道理;当然:应该这样。按道理应当这样。 宋·苏轼《始皇论中》:“始皇既平天下,分都邑,置守宰,理固当然。”
26.茫然自失 茫然:失意的样子。指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形容迷惘、不知所为的心态。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27.再不其然 犹言再不然。
28.截然不同 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29.岸然道貌 见“道貌岸然”。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30.恍然若失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405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