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二的成语

有关二的成语(共找到298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二竖为烈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烈:暴。比喻疾病缠身。
2.二十八将 指佐助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的二十八个有功的武将。
3.知其一,未睹其二 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4.二十四神 道教谓人体中有与自然界二十四气相应的二十四神。即上景八神(脑、发、皮肤、目、项髓、膂、鼻、舌)、中景八神(喉、肺、心、肝、胆、左肾、右肾、脾)和下景八神(胃、穷肠、大小肠、胴、胸膈、两胁、左阴左阳、右阴右阳)的合称。二十四神各有名与字。修道炼性时,每叩齿咽液,并呼各神名字。见《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5.二把刀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老舍《四世同堂》:“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
6.七十二营 指明末参加荥阳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
7.知一而不知二 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8.的一确二 说话句句真实。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死罪无辞。”
9.二杆子 指人的脾气莽撞、火爆。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这些各村集中起来的‘二杆子’后生,在公社武装专干的带领下,在集市上没收农民的猪肉、粮食和一切当时禁卖的东西。”
10.大门不出,二门不进
11.连三接二 犹言接连不断。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王夫人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
12.闻一知二 语出《论语.公冶长》,本与闻一知十对比,谓听到一事只能推及两事。后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类推。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13.百二金瓯 同\'百二山河\'。 宁调元《壬子感事》诗之三:“五千貂锦张旗鼓,百二金瓯资栋梁。”
14.狐不二雄 喻两雄不可并存。 《淮南子·说林训》:“日月不并出,狐不二雄,神友不匹,锰库不群,鸷鸟不双。”
15.一二二一 一即二,二即一。谓名异而实同。
16.矢心不二 立誓无二心。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我待年之滕,例不登诸策简,徒以矢心不二,故仲尼有是特笔。”
17.二分之祭 古代帝王祭日、月的典礼。
18.一狠二狠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你既要干这营生,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
19.二尺四寸 汉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20.二罪俱罚 罚:处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21.二五耦 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比喻狼狈为奸。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22.丁一卯二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23.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24.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25.二人同心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6.并无二致 并无二致bìngwú’èrzhì没有多大区别
27.三十二天 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28.一山不藏二虎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29.衣无二彩 犹言衣不重采。形容衣着朴素。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朝廷躬自菲薄,去绝奢饰,食不兼味,衣无二彩。”
30.二十四品 唐司空图着有《二十四诗品》一书,把我国诗歌风格归纳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
 298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