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百的成语

有关百的成语(共找到422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百废咸举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明 刘基《杭州路重修府治记》:“公受命来杭未及期月,威惠大行,百废咸举。吏民顺令,如臂使指。”
2.百喙莫辩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宋 陈亮《谢何正言启》:“谤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辩;变生意料之余,三肱并折。”
3.三百五篇 指《诗经》。
4.人百其身 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5.百星不如一月 汉语成语,意思是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6.百川归海 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释义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处是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8.死求百赖 见“[[死乞白赖]]”。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你死求百赖的叫我出去,出去干什么呀?”
9.百不一遇 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形容极其难得。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言立策成,终无咎悔,若此之事,百不一遇,其知之所见,万不及一也。”
10.百炼成刚 刚通钢。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人经过多次磨炼而成为有用之才。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刚。”
11.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亦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12.百世不易 千秋万代永不改变。 《汉书 邹阳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13.百战无前 犹言所向无敌。 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
14.百两烂盈 两:同“辆”;烂:灿烂;盈:充满。指妆奁有一百辆车,光彩夺目。形容婚娶的铺张奢华。 《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
15.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北周 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
16.百喙难辩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六回:“此时证据显然,百喙难辩。荣复证成延广罪案十条,每服一事,即授一筹。”
17.百思不得其故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故:原因。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找到其原因。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鸡不代伏,又何以传种至今也。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18.百废俱举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续资治通鉴 宋理宗绍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居数月,百废俱举。”
19.百足之虫,至断不僵 百足:虫名,马陆,多足虫;僵:倒。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20.一差百错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同“一差二误”。
21.一传十,十传百 俗语,意思是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宋 陶彀《清异录 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
22.百世之利 世世代代的利益。 《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23.百无一失 形容极有把握,不会出差错。 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一年后刺猿穴百无一失。”
24.百万雄兵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宋 赵葵《南乡子》词:“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25.歼一警百 杀一个人来警戒一批人。 清 夏燮《<中西纪事>后序》:“歼一警百,消其观望。”
2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27.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比喻自己没有主见,任意附和他人。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一犬吠形,万犬吠声;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28.杀一警百 见\'杀一儆百\'。 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
29.一了百当 了:完成。当:适宜,妥当。事情了结,各方面都安排得当。形容事情处理得妥当,得到了彻底解决。 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30.千思百虑 虑:思考。形容反复思考。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1回:“我正思量白小姐,千思百虑再无计策,不想今日有这等的好机会送将来,可谓天从人愿。”
 422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