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什么不什么的成语(共找到4005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截然不同 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2.学而后知不足 只有经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江泽民《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不知,就要学习,学而后知不足。”
3.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4.行不贰过 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5.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指不被事物相似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6.咋舌不下 形容惊讶的神态。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腲咋舌,叉手从族乎?”
7.帏箔不修 家门淫乱的讳语,同“帏薄不修”。 宋·张师正《倦游杂录》:“时侯叔献死,其妻帏箔不修,丞相表其事而斥去。”
8.百不失一 见“百无一失”。 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9.男不与女斗 男的不与女的争斗。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男不与女斗。’我这般一个汉子,打杀这几个丫头,着实不济。”
10.不堪重负 指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无法承受。
11.不值一哂 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指毫无意义或表示轻视。 鲁迅《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
12.不愠不火 愠:发怒,生气。形容性格温和,不生气。
13.不相伯仲 不相伯仲,汉语成语,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14.势不得已  迫于形势而不得不如此。
15.不习水土 见“[[不服水土]]”。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16.迅雷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17.朝不及夕 形容情况危急。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18.执迷不误 对事物分辨不清,坚持错误的观念而不醒悟。
19.寸土不让 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把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起来,寸土不让。”
20.诲而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烦。 汉·蔡邕《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然犹学而不厌,诲而不倦。”
21.踌躇不决 踌躇:犹豫。犹豫而不能作出决定。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22.概不由己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公言固是有理,独不思君命所差,概不由己?”
23.半信不信 指不完全相信。 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24.兵不污刃 犹兵不血刃。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25.赏罚不明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
26.屹立不动 像山峰一般高耸而稳固地立在原地不动。比喻立场或态度坚定,不可动摇。
27.急不择途 犹慌不择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28.冗不见治 冗:繁杂;治:治绩。事务繁杂,无所建树。 唐·韩愈《进学解》:“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29.长生不死 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30.情不自已 犹情不自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过一二日,情不自已,修贽复往。”
 4005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