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二的成语

有关二的成语(共找到298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七十二营 指明末参加荥阳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
2.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合家见防御说得伤心,一齐号哭起来。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
3.一则一,二则二 同“一是一,二是二”。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
4.二心两意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汉 王充《论衡 閑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5.一穷二白 比喻基础差,底子薄,甚至一无所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6.忠贞不二  见“[[忠贞不贰]]”。
7.一台二妙 喻同一官署内的两个有声名的人,也用做称美他人善于书法的典故。 《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渊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
8.一山不藏二虎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9.誓无二志 意思是立下誓言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
10.口不二价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11.大门不出,二门不进
12.二者不可得兼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3.二三其操 谓人无固定的节操。 南朝 梁 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
14.十二相属 古代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5.二不棱登 傻里傻气。
16.二次三番 不止一次的,重复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他二次三番的邀我去逛逛。”
17.二桃杀三士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18.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19.溜干二净 溜干二净liūgān’èrjìng〈方〉∶非常干净把院子扫得溜干二净∶一点不剩钱花得溜干二净。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个冬天,花得溜干二净,一颗也不剩。”
20.二十二史 清·乾隆初年刊行《明史》,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
21.百无一二 一百个中找不出一两个。生命遭受摧残,或事物遭遇变化,使得旧貌完全改观,毫无遗留。
2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利:锋利。金:金属。二人同心协力,力量就像锋利的刀剑,可以切断金属。比喻齐心协力,可以无往不胜。也作“同心断金”。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3.丈二和尚 指十分迷惑。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敌人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24.问一知二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25.百二关山 百二:以二敌百。指边防稳固的国家。 唐·温庭筠《老君庙》:“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闭瑶缄。”
26.二满三平 同“三平二满”。 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27.二十六史 “二十五史”加《清史稿》的合称。
28.二十四司 唐宋时期,负责具体行政事务和政令执行的尚书省分六部,其最高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副长官为仆射(从二品),也就是相当于国务院。
29.一差二误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京本通俗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误,被人耻笑。”
30.别无二致 二致:不一致。没有什么区别。 郭沫若《海涛集 徐家埠》:“江西境内的风物,太平淡无奇了。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
 298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