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夏的成语

有关夏的成语(共找到51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广夏细旃 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毡毯。指居住条件优越。语出《汉书.王吉传》:\'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在前,劝诵在后。\'颜师古注:\'广夏,大屋也。旃,与毡同。\' 语出《汉书·王吉传》:“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在前,劝诵在后。”颜师古注:“广夏,大屋也。旃,与氈同。”
2.夏虫不可以语冰 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3.严霜夏零 意思是由于受寒霜摧残,夏季的草木都凋零了。比喻无道的君王恣意暴虐。
4.春诵夏弦 .1.亦作\"春诵夏弦\"。2.《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本谓应按季节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后亦以泛指学习咏诵。 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5.夏侯妓衣 帘的异称。
6.霜凋夏绿 意思是犹言冬去春来。指时光的流逝。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撰有诗句数卷,尚未成书,霜凋夏绿,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7.夏虫不可语冰 语:谈论。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8.小冠子夏 指汉杜钦。 东汉·班固《汉书·杜钦传》:“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
9.夏屋渠渠 形容房屋高大而深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时年三十六,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
10.春去夏来 形容时光流逝。
11.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12.春风夏雨 比喻教育给人的感化和恩泽。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13.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14.黄农虞夏 黄帝﹑神农﹑虞舜﹑夏禹的合称。
15.冬箑夏炉 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毫无用处。
16.冬温夏凊 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17.三冬二夏 三两年。
18.子夏悬鹑 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荀子 大略》:“子夏家贫,衣若悬鹑。”
19.夏虫疑冰 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语出《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0.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21.夏阳酷暑 夏天的太阳,暑气逼人。
22.夏虫朝菌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语出《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又《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23.冬裘夏葛 裘:皮衣。葛:葛麻做的衣服。本指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后指因时制宜,顺势而变。 《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24.随车夏雨 见\'随车致雨\'。 清·钱谦益《陕西道监察史……加赠奉直大夫制》:“赈凶灾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
25.冬箑夏裘 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南朝·宋·鲍照:“伊冬箑而夏裘,无双功而并盛。”
26.无冬历夏 意思是指一年到头。出自《中国民间故事选·天池水》。 《中国民间故事选·天池水》:“这水呀,无冬历夏,总是一个劲儿地淌。”
27.夏虫不可语寒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寒冷。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8.夏虫语冰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9.夏日可畏 比喻严峻的人难以亲近。 《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30.郭公夏五 比喻缺漏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