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海的成语

有关海的成语(共找到349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金鳷擘海 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2.誓山盟海 盟誓像山海一般,坚定永久而不改变。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块玉·女相私>》:“顿忘了誓山盟海,顿忘了音书不寄来。”
3.潘江陆海 形容人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
4.凭山负海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大海。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福州凭山负海,东南都会,富庶之邦。”
5.云垂海立 形容文辞气魄极大。 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凤凰威迟而不去,鲸鱼屈矫以相吸。”
6.时清海宴 时世清平,四方安定。 《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时清海宴定风波,恩光六塞,瑞气遍山坡。”
7.山容海纳 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唐·欧阳詹《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于胸襟矣,岂在攸攸八行尺牍进退于人乎?”
8.枕山襟海 靠山依海。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9.韩海苏潮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清 俞樾《茶香室从钞》卷八:“国朝萧墨《经史管窥》引李耆卿《文章精义》云:\\\'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10.江翻海扰 犹江翻海沸。 清·无名氏《陆沉病》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11.如山似海 形容气愤之极。
12.煮海金丹 一种红黄色的宝石。
13.情天泪海 意思是形容一味沉溺于感伤的爱情世界。 金松岑《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取无数高领窄袖花冠长裙之新人物,相与歌泣,于情天泪海之世界。”
14.倒海移山 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15.金翅擘海 比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
16.河溓海夷 犹言河清海晏。亦作:[[河溓海晏]] 《宋书·礼志三》:“故精纬上灵,动殖下端,诸侯轨道,河溓海夷。”
17.江海同归 意思是大江大海同归于大洋;指殊途而同归。出自《南部新书》。 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
18.东洋大海 泛指东方的海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19.海纳百川 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接纳和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20.架海擎天 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
21.飘洋航海 同\'飘洋过海\'。
22.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手留下后患。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23.海翁失鸥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24.海内澹然 海内:四海之内;澹然:安静的样子。形容国家安定,生活正常。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25.山吃海喝 放肆地大吃大喝。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26.富有四海 指全中国。
27.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为现代成语,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28.春深似海 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29.四海升平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30.筹添海屋 犹言海屋筹添。
 349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