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火的成语

有关火的成语(共找到337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星星之火 一小点火星。多比喻微小的事物。 明 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2.忿火中烧 犹言怒火中烧。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甲词益狎逼。张忿火中烧,反刀直出,剁甲中颅。”
3.火星乱冒 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4回:“多九公听了,晓得道姑语带讥讽,只气的火星乱冒。”
4.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旧唐书·忠义传·王义方》:“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5.大动肝火 大动肝火dàdòng-gānhuǒ大怒、盛怒、暴怒而使情绪变得格外激动见到我,他便大动肝火。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毛虎听了,不觉大动肝火。”
6.火尽灰冷 比喻权势消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
7.急于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8.抱薪救火 比喻因为方法错误,虽然有心解决问题,结果却使问题更加严重。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9.真金不怕火来烧 真金不怕火来烧zhēnjīnbùpàhuǒláishāo[truegoldfearsnofire——apersonofintegritycanstandseveretests]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怕任何非议。 郭沫若《相见以诚》:“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
10.惹火烧身 比喻自己招惹灾祸,害了自己。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11.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12.救火扬沸 救:制止。沸:滚水。为了灭火往火上倒滚开的水。比喻治标不治本,祸患难除。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13.春风野火 意思是比喻迅猛之势。 左齐《南泥湾屯垦》;“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
14.膏火之费 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借指求学的费用。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欲登第须理旧业读书,欲读书须膏火之费,吾视君皆未易办也。”
15.厝火积薪 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16.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语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17.燎原之火  势头很大的火。多比喻迅猛发展的力量。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18.近火先焦 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
19.搧风点火 谓进行鼓动或煽动。
20.如火燎原 燎:烧;原:原野。如火在原野燃烧。比喻声势很大,难于阻抑。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21.向火乞儿 向火:烤火。乞儿:乞丐。烤火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的人。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
22.传风扇火 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23.无名火气 见\'无名火\'。
24.火耨刀耕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唐·罗隱《别池阳所居》诗:“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25.烧犀观火 喻洞察事物。
26.束緼请火 比喻求助于人。
27.心急如火 意思是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28.烽火连天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到处燃烧。 明 汤显祖《牡丹亭 移镇》:“待何如,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
29.火传穷薪 指品质﹑道理或事业代代流传。
30.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
 337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