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熊的成语

有关熊的成语(共找到35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鱼与熊掌 比喻都很想得到,难以抉择的事物。 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罴非熊 旧指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清·张岱《祭少师朱恒岳公文》:“公之功烈,如岳如嵩,公之遇合,非罴非熊。”
3.熊熊烈火 意思是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5回:“冥器杌椅车轿,都陷在熊熊烈火之中。”
4.虎背熊腰 像老虎的脊背,像熊的腰身。形容人的身体魁梧高大。也作“熊腰虎背”。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这厮倒是一条好汉……哦,是虎背熊腰。”
5.熊罴之士 比喻勇士。 《尚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
6.熊罴百万 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万。形容军队人多将广,英勇善战。 宋 王迈《观猎行》:“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7.梦熊之喜 祝贺生男孩之语。
8.熊罴之力 穷:意尽。原指一天之内,使尽全力。比喻尽一天的力量、工夫。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海内。”
9.熊罴入梦 旧时用于祝人生子。 《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10.熊虎之士 形容勇猛的人。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11.画荻丸熊 以\"画荻丸熊\"称赞母教有方。 宋 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 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鸿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和丸?”
12.熊罴之师 形容勇猛善战的军队。
13.熊据虎跱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汉·陈琳《檄吴将部曲文》:“自董卓作乱,以迄于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余辈。”
14.梦兆熊罴 生男孩之象。
15.熊熊大火 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
16.熊经鸟曳 同\'熊经鸟申\'。 《弘明集·正诬论》:“且夫熊经鸟曳,导引吐纳,辍黍稷而御英蕊。”
17.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18.熊罴之旅 比喻勇猛善战的军队。 晋·陆云《南征赋》:“乃有熊罴之旅,虓阚之将。”
19.猿藏熊缘 猿藏:猿藏身之处;熊缘:熊不舍离家的地方。指猿和熊的巢窟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隐逸》:“段成式《谷隐书事》云:随樵劫猿藏,限石觑熊缘。”
20.老熊当道 见\'老罴当道\'。比喻猛将镇守要塞。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21.熊经鸱顾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鸱之回顾。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方术传·华佗》:“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22.熊虎之任 比喻征战的任务。
23.虎体熊腰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24.非熊非罴 指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25.飞熊入梦 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26.熊经鸟伸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吕岩》:“不损上药,愈益下田。熊经鸟伸,纳新吐故。”
27.熊韬豹略 比喻高妙的用兵谋略。 唐·司空图《复安南碑》:“几神洞妙,熊韬豹略之权;舞电威棱,越骑燕犀之象。”
28.熊心豹胆 形容人胆量极大。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老元帅!我有熊心豹胆,怎敢掩藏着赵氏孤儿。”
29.熊经鸟引 同\'熊经鸟申\'。 元·耶律楚材《继武善夫韵》:“熊经鸟引聊终老,岩下疏松正好攀。”
30.熊罴之祥 生男孩的吉兆。 《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