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狼的成语

有关狼的成语(共找到139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狼顾虎视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2.虎穴狼巢 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3.狼前虎后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
4.豺狼野心 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5.豺狼塞道 塞:堵塞。豺狼堵塞了路。比喻坏人得势掌权。
6.血肉狼藉 意思是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7.如狼牧羊 就像让狼去放牧羊群一样。比喻任用贪官污吏治理人民,人民一定会深受其害。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8.虎咽狼吞 见“狼吞虎咽”。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9.狼餐虎噬 同\'狼餐虎咽\'。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10.狼奔兔脱 形容仓皇逃窜。 《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11.声名狼籍 形容名声极坏。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成不平,声名狼籍。”
12.狼眼鼠眉 形容人相貌凶恶。
13.狼狈逃窜 形容逃跑时的丑态。
14.豺狼当路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三国志 魏志 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
15.豺狼横道 比喻奸人把持大权,横行霸道。 《汉书 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16.赃污狼藉 同\'赃污狼藉\'。 《三国志 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17.鼠撺狼奔 见“[[鼠窜狼奔]]”。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撺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
18.鹯视狼顾 谓如同鹯狼视物。形容目光贪婪。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其余锋捍特起,鹯视狼顾,争为袅雄者,不可胜数。”
19.豕突狼奔 豕:猪;突:猛冲。如野猪冲撞,似恶狼奔窜。比喻人之横冲直撞。 明 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20.豺狼虎豹 1.豺、狼、虎、豹为四种凶猛的野兽。2.比喻凶残的恶人。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21.狼餐虎咽 见“[[狼餐虎咽]]”。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22.狼顾鸢视 如狼鹰视物。形容凶狠而贪婪。 明·方孝孺《周官》一:“六七百年之间,强诸侯狼顾鸢视者莫敢先发陵上之言,必至于周礼尽废而后肆,道之化民也。”
23.赃贿狼籍 见\'赃贿狼藉\'。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24.狼嗥鬼叫 形容声音凄厉。
25.狼多肉少 供不应求 吴茂盛《驻京办》第六章:“您想,这不是狼多肉少吗?”
26.瘸狼渴疾 跌跌撞撞急行貌。
27.狼狈万状 狼狈:窘迫的样子;万状:多种样子。形容极其困顿、窘迫。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太上因暑热成病,狼狈万状。”
28.狼狈为奸 狈:传说中是一种野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狼和狈经常合伙伤害牲畜。奸:邪恶。比喻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29.赃污狼籍 同\'赃污狼藉\'。 元黄氏《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要束木之党八人为道州路总管,败政害民,赃污狼籍。”
30.狗行狼心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139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