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零的成语

有关零的成语(共找到68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飘飘零零 人漂泊流落。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9回:“把手去移动时,只见花瓣儿多飘飘零零的落将下来。”
2.琴剑飘零 文人潦倒失意,落拓四方。 明 钱晔《赠周歧凤》:“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3.断缣零璧 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4.家业凋零 家庭衰落
5.东零西散 形容零落分散。 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6.零零碎碎 意思是适合形容不完整的事物。出自《镜花缘》。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我还急忙不死,却不是零零碎碎受苦?”
7.感极涕零 感激之极而流下眼泪。形容极为感激。 宋·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极涕零。”
8.零珠片玉 零碎的却值得珍惜的事物。
9.孤孤零零 指人或事物孤单无依靠。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又孤孤零零的四下里走了一回,又呜呜咽咽的倚着栏杆,哭了半晌。”
10.珠零玉落 比喻珍物残破毁坏。 元·同恕《萱堂记》:“为铭为诗,赞能颂美,烂然卷轴……逮今盖七十年,珠零玉落,无复存者。”
11.零敲碎打 形容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办法做事。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一》:“没有一省一县一区一乡的完整的规划,只是零敲碎打地在那里做。”
12.零珠碎玉 比喻零碎的却值得珍惜的事物。亦作“零珠断璧”、“零珠片玉”。
13.断金零粉 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清·龚自珍《百字令》词:“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14.五零四散 零落分散。 郭沫若《恢复 怀亡友》诗:“你的生命不消说会长留在天地之间,但我们的革命势力呀已经是五零四散。”
15.湖海飘零 意思是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16.书剑飘零 书剑:书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原指读书当官,仗剑从军,背井离乡。后多用来指因求取功名而远离家乡,在外漂泊。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17.七零八乱 形容非常零乱不堪。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迁的七零八乱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18.涕零如雨 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 《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19.瘦骨零丁 见\'瘦骨伶仃\'。 《中国民间故事选·老爷和奴才》:“牧人看见奶牛瘦骨零丁的样子,很生气。”
20.百花凋零 百:表示多;凋零:凋残衰落。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凋残衰落了。形容秋霜严酷,触目伤怀的情景。
21.攒零合整 攒:聚,凑集。把零碎的拼凑成整数。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庄院里攒零合整,收拾的这几两银子粜米。”
22.片光零羽 比喻零星的珍贵品。 黄远庸《记者眼中之孙中山》:“又中山政见,亦仅片光零羽,见于报章。”
23.漂零蓬断 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样随风飞转,转徙无常。 明·杨珽《龙膏记·旅况》:“北海乏孔融之赏鉴,以故漂零蓬断,世业渐雕。”
24.零丁孤苦 孤单困苦,无所依傍。 晋 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5.雨零星乱 同\'雨零星散\'。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王矮虎、一丈青赶了一直,赶不上,呼延灼自投东北上去了。杀的大败亏输,雨零星乱。”
26.化零为整 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谓‘化零为整’的办法,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
27.东零西碎 指零碎,分散,不集中。 郭沫若《文艺论集 自然与艺术》:“他们把他们父亲的财产东零西碎地铺满了一堂,没有丝毫处理的手腕。”
28.珠零锦粲 指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 语本《 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29.半零不落 指破旧不堪的意思。出自《三侠五义》第十回。
30.七零八落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68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