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五的成语

有关五的成语(共找到243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三年五载 载:年。指三五年的时间。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2.五星连珠 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同时并见于一方,古代以为祥瑞。 《竹书纪年》上卷:“凤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3.三回五次 多次。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
4.五羖大夫 指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 《史记·秦本纪》:“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早曰‘五羖大夫’。”
5.五脊六兽 1.一种屋顶建筑样式,其上有脊五条,四角各有瓷制六兽踞蹲。多用于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 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6.五抢六夺 竞相抢夺。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船一靠岸,他们便蜂拥上来,遇着街上有卖食的便五抢六夺地捞到口里。”
7.五短三粗 五短三粗wǔduǎn-sāncū[ofstatureshortandstrong]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五短三粗的身材。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
8.识二五而不知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后以\'识二五而不知十\'谓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9.五色无主 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知分》:“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10.四离五散 表示不在一起,四散分离。
11.十恶五逆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12.十光五色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13.二不挂五 方言。谓不整齐。
14.五侯蜡烛 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
15.五荤三厌 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信徒不准食用。五荤,即五辛,指五种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葱、韭与渠(形似萝卜味如蒜)。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为教条。
16.五里雾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17.如坠五里雾中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坠其云雾中’。”
18.五陵英少 指京都富豪子弟。 清·龚自珍《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结客五陵英少,脱手黄金一笑,霹雳应弓弦。”
19.十围五攻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后因以“十围五攻”谓十倍于敌,可以合围;五倍于敌,可以攻战。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20.为五斗米折腰 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21.不为五斗米折腰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22.十十五五 ①谓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②谓每十里五里。 《乐府诗集·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23.一目五行 意思是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24.五冬六夏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魏巍《山雨》:“不论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儿放哨。”
25.五脏六腑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26.五音六律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7.攒三聚五 三五成群相聚,一点一滴积攒。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
28.五言长城 唐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号“五言长城”,意谓他人难以胜过。 《新唐书·秦系传》:“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29.五蕴皆空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30.五尺童子 同“五尺之童”。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243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