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四的成语

有关四的成语(共找到255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光被四表 指四方极远之地,亦泛指天下。古代谶纬家谓地与星辰升降运行的终极之处。
2.四大皆空 四大: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借指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并认为人身由这“四大”构成。佛教的说法,指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虚无的。常用来表示看破红尘。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3.六通四达 犹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今谓明义各自为宜,少多非为定准,如六通四达,岂止三耶!”
4.群山四应  即商山四皓。 朱自清《论标语口号》:“为的是‘发聋振聩’,是‘群山四应’,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
5.四冲八达 指八达的要道。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横通》:“然通之为名,盖取譬于道路,四冲八达,无不可至,谓之通也。”
6.三檐四马 意思是三层伞盖﹑四马并驾的车;为古代贵官之车乘。
7.四面八方 指各个地方或各个方面。也作“四方八面”。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8.四世三公 世代官居高位。
9.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形容熟悉周围环境,反应灵敏。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10.四至八道 四周界限与八方通路。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11.四海波静 比喻天下太平。
12.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亦作:[[四纷五落]]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蓦闻人道,森森地唬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五落。”
13.五州四海 泛指世界各地。
14.丑声四溢 意思是丑恶的名声到处传播。形容臭名远扬。
15.文房四侯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16.瞎三话四 瞎三话四xiāsān-huàsì意指无根据的推测,不符事实的言论。
17.五洲四海 泛指世界各地。 司马达《魔鬼的笛音》:“五洲四海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兴趣,注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18.推三挨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几次叫你做个手脚,你总是推三挨四,还打官话。”
19.四面楚歌 楚:古代楚国。四周都是楚人的歌声。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陷入绝境。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20.没三没四 不三不四,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还有几个没三没四帮闲的,专一在街上寻些空头事过日子。”
21.挑三窝四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那平姑娘又是个正经人,从不会挑三窝四的。”
22.推三阻四 推:推诿,推托。以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23.八十四调 我国宫调理论中﹐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先见于《隋书.万宝常传》及《音乐志》开皇七年乐议中郑译的话。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宋燕乐二十八调﹑七宫十二调﹐元明诸种宫调﹐都凭借八十四调的相互关系而明确了它们在十二律宫调体系中的确切音位。
24.三从四德 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品德、辞令、仪态、女工)。泛指封建礼教压迫、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25.富有四海 指全中国。
26.二十四治 五斗米道的二十四个传教点,多在四川省内。首治为阳平治。
27.求三拜四 谓到处求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尽心的了;花了银钱不算,自己还求三拜四的谋干。”
28.察三访四 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饶这样,天天还是察三访四。自己再不看破些,且养身子。”
29.四近之臣 四近:四辅,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臣。旧指辅佐天子的四位大臣。喻指皇帝身边的近臣。
30.五零四散 零落分散。 郭沫若《恢复 怀亡友》诗:“你的生命不消说会长留在天地之间,但我们的革命势力呀已经是五零四散。”
 255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