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语查询

有关秋的成语

有关秋的成语(共找到140条成语)
词语解释出处
1.春露秋霜 谓春秋两季因感于时令变化而缅怀或祭祀祖先。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2.春韭秋菘 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名。泛指时新蔬菜。 《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3.三尺秋霜 喻剑。
4.春蛇秋蚓 喻书法拙劣,婉曲无状。 明·宋濂《<史书会要>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5.春秋之义 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6.千秋大业 伟大的功业或事业。 欧阳山《苦斗》:“可是如今谋虑万利进出口公司的千秋大业,谋虑东昌行目前对于东洋货物该采取什么方针这些大事,已经招架不来。”
7.秋菊春兰 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多比喻物擅其长,各具其美。
8.丹枫迎秋 火红的枫树迎接着秋天的到来。
9.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10.秋实春华 喻指有德行的人。 清 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参见“春华秋实”。
11.秋毫勿犯 同\'秋毫无犯\'。形容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也形容为人正派廉洁。 《北史 隋纪下 炀帝》:“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
12.秋荼密网 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汉 桓宽《盐铁论 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13.秋月如珪 珪:玉器。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14.不知春秋 朝菌是朝生夕死,所以它不知道阴历的月初月底。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15.千秋万岁 1.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2.祝人长寿的敬辞。3.讳称帝王死亡。 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
16.洞察秋毫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7.万岁千秋 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亦作“千秋万岁”。 《战国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此乐矣?’”
18.春祈秋报 祈:向神求祷;报:为报恩而祭祀。指春秋两季举行的祭祀 《诗经·周颂·载芟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孔颖达疏:“既谋事求助,致敬民神,春祈秋报,故次《载芟》、《良耜》也。”
19.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20.秋收东藏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荀子 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21.山梁之秋 指比喻得到良好的时机。
22.秋色平分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23.秋风纨扇 意思是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 清 李渔《意中缘 先订》:“万一结褵之后,见美而迁,使奴家有秋风纨扇之悲,如何是好!
24.明察秋毫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5.春秋笔法 春秋:指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整理而成,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笔法: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故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指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宋 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26.春蚓秋蛇 ①像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一样弯曲不顺畅。比喻书法拙劣,弯曲无状。②形容草书笔法神奇多变。 《晋书 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27.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8.万载千秋 指经历年代极久远。同“万代千秋”。 明 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29.凛若秋霜 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谈恩惠是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
30.名垂千秋 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可以流传千古。
 140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